北京首钢源起于1919年创建的石景山炼铁厂,迄今已有近百年发展历程。2010年底,首钢石景山主厂区的钢铁冶炼部分停产搬迁至曹妃甸,为首都城市中心腾出大量开发空间。
Images used under license from shutterstock.com
这片历史悠久的工业园区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上,“东临帝阙,西濒浑河”,占地面积超过8.56平方公里,相当于颐和园的2.7倍。如何发展百年首钢的空间潜力,同时保留专属于这片土地的集体回忆,成为考验首都城市规划的一项挑战。
奥雅纳自“新首钢”前期规划阶段就参与其中的工业棕地修复项目。我们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同设计“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绿色生态规划。在2013至2015年间,我们参与了全面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全过程,并于2015年为这一项目申报创新C40正气候项目发展计划。2016年,首钢项目正式纳入C40正气候项目发展计划,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19个正气候项目。
如今,我们继续以跨专业一体思维推进这片土地向海绵城市转型。奥雅纳团队由城市规划、建筑、景观设计、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协同合作,为首钢南区提供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设计指南。
保育、活化工业遗存,旨在打开历史场馆与当代城市环境的对话关系,使之重新融入公众生活。通过对首钢园区功能的重新定位,这里将规划建设多维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发展金融商务、文化和体育创意产业,并带动公共服务及休闲旅游。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组委会也选址于此,在首钢新区北侧设立办公室。
我们的海绵城市方案在首钢项目区域内构建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通过绿色屋顶、渗透铺装、屋面雨水收集池/罐、景观水体以及下凹式绿地等技术,实现生态低碳指标,更提升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首钢南区雨水调蓄设施旨在达到50年一遇暴雨零影响,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减低下游区域满溢风险,增加分洪能力。
首钢海绵城市设计原则,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景观绿化,不仅包括分区差异化设计,并且以绿色街道提升公共空间生态价值为目标,根据降雨情形有组织地排水。而重中之重,则是防止南区污染土壤的二次危害。
园区内超过80%土地受到工业生产污染,正是这一工业遗存保育项目所面临的最棘手难题。可持续排水绿色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受到土壤条件限制,因为它增加了土壤修复成本和地下水二次污染的风险。从设计规划阶段开始,就需要慎重考量这两方面的挑战。我们通过雨水渗透和生态修复等措施达到高标准的海绵设计要求,尤其针对特定工业污染地块、功能集中开发的文创分区、以及接近水系水体的地块等,分门别类地建议解决方案,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健康环境把关,避免二次污染。
海绵径流控制策略
我们的团队致力于研究绿色空间、文物保护和工程示范,实现海绵城市设计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融合的目标。小海绵创建生态基流,营造社区生境。大海绵创建区域滞蓄缓存空间,营造区域生态节点。
除了雨水管理工程设施外,设计方案还突出生态功能性,通过径流控制策略,为本地社区公共绿色空间提升生态价值,也为区域河岸营造良好生态基底,恢复滨河空间生物多样性,为这片标志性的工业园区打造生态休闲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