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院内新闻
人事教育
 
新闻资讯

推荐此类文章,除介绍“品质长沙”建设之外,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某种类型的文章,是如何行文与遣词造句的。

       城市品质主导城市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趋势。高品质城市追求城市美好外在形态与优秀内在气质相得益彰、浑然天成。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提出了建设品质长沙的目标追求,指出“品质长沙建设必须坚持人本化理念、体现个性化特色、坚持两型化导向,具体体现为发达的物质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良好的公共服务、精细的城市管理、优美的生态环境、较高的市民素质”等各方面相辅相成、齐头并进。这既是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深化和体现,也是城市本身的价值追求和目的依归。

       一、从价值追求上看,建设品质长沙是实现争先进位,稳中求进、新中求进、好中求进的战略决策

       建设品质长沙需要一种勇于创新、跨越赶超的胆识,一种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一种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务实勤勉、苦干实干的作风。态度决定高度、深度、力度和速度。要树立战略眼光、前瞻思维,真正在转型上动真格,在升级上求实效,在品质上下功夫,努力实现长沙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

       1.这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举措。城市发展竞争历来是强者胜、快者赢。确定建设品质长沙目标,不仅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需要,更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的现实选择。经济转型创新必须依赖于城市的发展,没有高品质的城市作支撑,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就是纸上谈兵。要通过建设品质长沙,坚定跨越赶超的信心和决心,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始终保持一股干劲冲劲,以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抢抓机遇,在严峻的挑战中赢得主动,在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赢得先机。要把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推动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培育健全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平台、增强区域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来推动、来打造、来实施,实现城市品质与长沙的经济水平、城市地位相吻合、相匹配,不断增强城市品质对经济发展的“集成效应”。

       2.这是不断改善民生质量的有效方式。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建设品质长沙,改善民生是重点和核心。长沙与其他城市相比,城市的便利度、舒适度、服务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长沙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开拓的关键时期,在高起点之上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任重而道远。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不断思进思新思变,用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来谋划长沙的事业,推进长沙的发展,并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共赢和多赢。要在推动城市、产业、环境、文化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惠及民生,让人民群众享受诗意栖居和两型之美。

       3.这是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的根本途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内涵、品格和魅力的根基,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无穷动力。城市历史文化呈现厚重感,城市现代文化彰显时代感。没有独特的城市文化,“虽殷富却不免生贫弱之感,虽美丽却不免有轻薄之嫌,虽欢快却不免惹野气之议”。城市文化毕竟是沧桑的积淀,是意识的培育,绝非一蹴而就的事。长沙素有“屈贾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深沉厚重,文脉传承延绵不断,文明礼让蔚然成风。建设品质长沙,要通过复修历史文化,创新现代文化,为长沙文化内涵的挖掘彰显提供深层次、宽领域、强势头的平台支撑,为长沙现代文明的传播、扩散、辐射提供坚实载体。要保持城市发展的制度连续性、规划合理性和建设系统性,让每一栋建筑都能注入文化的元素、体现文化的特色、彰显文化的灵魂,要让城市留住文化、融入文化、彰显文化,不负山水洲城的天赐之美,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

       4.这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本质要求。城市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城市建设要大气精致,城市管理要规范精细。建设品质长沙,就必须转变规划不精、忽视细节、标准模糊、执法不严的粗放的城市管理方式,进一步更新城市治理理念,完善城市治理体制,创新城市治理方法,使城市设施运行高效、公共服务均等优质、城市管理精细和谐。要从细处入手,防微杜渐,推进科学、规范、系统的城市治理模式,实施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克服治理理念滞后、治理技术缺失、治理办法单一、治理力度不强等问题,理顺各方治理职能,建立健全长效治理体制机制,逐步形成“风雨同舟”式的系统治理结构,养成“春风化雨”式的依法治理方式,提升“和风细雨”式的综合治理水平,培育“未雨绸缪”式的源头治理能力。

       5.这是打造城市个性品位的必然遵循。城市魅力来源于城市个性,城市个性是城市魅力的资本。城市个性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长沙的发展,不仅仅要实现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还必须构建自己的城市之根、城市之魂,寓神于形、神形兼备,体现长沙特色、长沙风格和长沙气派。通过品质长沙建设,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个性文化的塑造弘扬上的新突破,凝聚城市的思想灵魂,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通过高标准、高水平、高档次规划城市,更好体现长沙城市的个性特点、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质,保存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精神。通过城市雕塑、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彰显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让文化融入城市,让城市融入自然,留得住城市记忆,记得住浓浓乡愁。

       二、从发展机遇上看,建设品质长沙是挖掘发展潜力,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沙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英雄在前头”,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或多或少存在整体风貌没有形成特色、城市管理档次偏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生态环境亟待加强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不变调、不折腾、不反复,着力推进产业提升、城市提档、民生提质。

       1.长沙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是赋予 “金字招牌”,给了长沙创新转型发展的总政策,可通过改革创造红利,把国家战略转化为城市竞争力、体制企业竞争力的载体,把国家政策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支撑,为全国积累经验、作出示范。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协作机制的推进,促进政策洼地效应的逐步显现,演变成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和释放出创新发展的区域活力。充分挖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争当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敢啃改革“硬骨头”的担当者,积极打造“一带一部”建设的核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两型社会建设和科技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心无旁骛抓项目,凝心聚力促赶超,使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先进要素汇聚长沙,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实现由跟随型城市向引领型城市转变,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排头兵。

       2.省委、省政府赋予新的历史使命。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把湖南的发展比喻成一列行进中的列车,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就要起到 “火车头”的引领作用。“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处湖南改革开放前沿的长沙,理应走在全省科学发展的前列,当好“前锋”和“前卫”,为全省改革开放发挥示范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要站在“全省一盘棋”的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发展,发挥要素聚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更好担当省会责任。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继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六个走在前列”,挺立潮头、勇争上游、提高首位度,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为湖南加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长沙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积累和努力,长沙的经济总量由“位居中游”跨入“全国十强”。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总战略和“三量齐升”总要求,大力开展“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活动,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安全稳定为硬任务、以改进作风为切入点,大力提升城乡规划品质,大力提升开发建设品质,大力提升功能配套品质,大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大力提升城市管理品质,推进“畅通城市”、“清洁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及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建设,彰显整洁、清秀、靓丽的城市本色。充分体现比学赶超的劲头,展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貌,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持续增强,为推进品质长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践行群众路线释放出的强大动力。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长沙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蓝图已经绘就,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切实增强理解力、提高执行力、发挥创造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并肩奋斗。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的事业获得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促进发展、改进工作、转变作风的重大机遇,铆足干劲抓落实,找准目标定位,聚焦关键领域,瞄准重点行业,全力打好转型创新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主动仗。

       5.长沙人拥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蕴含了一股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精气神,是长沙人勇挑重担、敢于克难品格的深度诠释,也是长沙人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精神确证,彰显出“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的求变图新和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特质。长沙地处中部,但不甘位居中游。要将长沙精神转化为苦干实干的转型力量,转化为实现长沙人民“两型梦”、“小康梦”、“幸福梦”的共同行动,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靠我们的智慧和勇气,靠我们的决心与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力量的大凝聚、环境的大优化,化不利为有利,积小胜为大胜,在品质长沙建设中争先领跑,在精美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在民生乐园建设上快马加鞭,努力使长沙步入转型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的目标。

       三、从实施方略上看,建设品质长沙是抢抓改革机遇,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举措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取得突破,才能实现跨越,才能增强优势。建设品质长沙,必须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民生改善创造新的环境,为城市承载释放新的空间,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1.实施产业品质提升行动,夯实品质长沙经济实力。要按照“三量齐升”总要求,强力实施“三倍”总目标,更加注重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以人为本,着力打造长沙经济“升级版”,走出一条魅力倍升、实力倍升、品质倍升的成功之路。扩大经济总量是提升品质的前提,提升经济质量是提升品质的保证,突出人均均量是提升品质的目的。要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关键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重大突破,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显著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按照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思路,做大做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和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制造四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电力装备、烟花爆竹、家用电器和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业。要强力推进园区倍增倍升、产业做优做强、企业创新创造。要通过发挥产业的主支撑作用,大力提高新型工业化的水平;通过发挥园区的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和两型化管理提标提档两大行动;通过发挥项目的主抓手作用,形成一门心思上项目、一往无前跑项目、一鼓作气建项目、一以贯之抓项目的浓厚氛围,用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铺就转型创新发展之路;通过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为经济转型发展盘活存量、做大增量。

       2.实施生活品质提升行动,彰显品质长沙的独特魅力。提升生活品质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足于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制定实施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加大对弱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使全体市民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深入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支持力度,努力办成人民满意教育。要深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全面提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要突出两型引领,改善人居环境,一手抓好城市建设,一手抓好城市环境,深入开展“清霾”、“碧水”、“静音”三大行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扎实推进“畅通城市”、“清洁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品质长沙、精美城市、民生乐园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

       3.实施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增强品质长沙的现实张力。城市使生活更美好,建设品质长沙就是要推动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品质提升,让城市更加清新秀丽、更加整洁靓丽、更加宜居宜业,使城市公认度、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满意感不断增强。要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用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城市,优化市域空间发展布局,形成以湘江为轴、东西两翼的城市框架,彰显 “山水洲城”的新风貌,加快形成由“沿五一路时代”迈入 “沿湘江时代”的发展格局。要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设施,精细城市管理,塑造个性特色,彰显人文精神,协调城乡发展,增强城市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要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立足提升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商务经济、创意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强生产要素聚集能力。要大力优化交通网络,加快地铁2号线、1号线、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打造地上地下立体综合交通网,实现无缝对接的“零换乘”,实现市民出行提质提速。要构建清洁城市常态机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乡整体面貌协调有序,让中心城区更加清秀、整洁、靓丽,着力打造“人在城中、城在绿中、城水相依”的城市景观,构建道路沿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化景观。

       4.实施治理品质提升行动,释放品质长沙的社会活力。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拧紧治安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的发条,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方面探索新途径、新办法,精心打造平安长沙、和谐长沙、法治长沙。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打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巩固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打击、防范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严控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规范群众利益表达行为。探索建立重大事项群众参与、网络问政等机制,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和管理。深入研究暂住人口调控机制,进一步优化暂住人口素质结构。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志愿服务、文体服务、心理咨询等功能,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

       5.实施文化品质提升行动,激发品质长沙的巨大潜力。扎实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建设国际文化名城,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广大市民享有更加均等、更加便捷、更加廉价、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开放包容、创新多元的城市文化深入发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广大市民的精神纽带、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让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现代文明礼仪全面普及。“还原长沙底片,再现城市记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快推进古镇、古村、名人故居以及古井、古树、古宅等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大力建设城乡公共文体设施,新建一批镇(街道)文化体育广场、体艺馆、全民健身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着力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倡导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广泛开展“书香长沙”全民读书活动,打造一批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标兵。

       长沙市人民政府胡衡华市长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突出建管并重,打造品质城市”。实现从注重城市外在“精美”到崇尚城市内在 “品质”的转变,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要在推进“六个走在前列”,实现科学发展的征程上,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不畏艰难,不惧风险,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人民对品质生活的热切期盼和美好向往,担当起建设品质长沙的崇高责任和光荣使命。

       原文来自:长沙晚报

推荐此类文章,除介绍“品质长沙”建设之外,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某种类型的文章,是如何行文与遣词造句的。

       城市品质主导城市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趋势。高品质城市追求城市美好外在形态与优秀内在气质相得益彰、浑然天成。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提出了建设品质长沙的目标追求,指出“品质长沙建设必须坚持人本化理念、体现个性化特色、坚持两型化导向,具体体现为发达的物质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良好的公共服务、精细的城市管理、优美的生态环境、较高的市民素质”等各方面相辅相成、齐头并进。这既是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深化和体现,也是城市本身的价值追求和目的依归。

       一、从价值追求上看,建设品质长沙是实现争先进位,稳中求进、新中求进、好中求进的战略决策

       建设品质长沙需要一种勇于创新、跨越赶超的胆识,一种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一种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务实勤勉、苦干实干的作风。态度决定高度、深度、力度和速度。要树立战略眼光、前瞻思维,真正在转型上动真格,在升级上求实效,在品质上下功夫,努力实现长沙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

       1.这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举措。城市发展竞争历来是强者胜、快者赢。确定建设品质长沙目标,不仅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需要,更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的现实选择。经济转型创新必须依赖于城市的发展,没有高品质的城市作支撑,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就是纸上谈兵。要通过建设品质长沙,坚定跨越赶超的信心和决心,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始终保持一股干劲冲劲,以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抢抓机遇,在严峻的挑战中赢得主动,在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赢得先机。要把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推动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培育健全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平台、增强区域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来推动、来打造、来实施,实现城市品质与长沙的经济水平、城市地位相吻合、相匹配,不断增强城市品质对经济发展的“集成效应”。

       2.这是不断改善民生质量的有效方式。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建设品质长沙,改善民生是重点和核心。长沙与其他城市相比,城市的便利度、舒适度、服务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长沙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开拓的关键时期,在高起点之上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任重而道远。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不断思进思新思变,用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来谋划长沙的事业,推进长沙的发展,并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共赢和多赢。要在推动城市、产业、环境、文化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惠及民生,让人民群众享受诗意栖居和两型之美。

       3.这是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的根本途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内涵、品格和魅力的根基,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无穷动力。城市历史文化呈现厚重感,城市现代文化彰显时代感。没有独特的城市文化,“虽殷富却不免生贫弱之感,虽美丽却不免有轻薄之嫌,虽欢快却不免惹野气之议”。城市文化毕竟是沧桑的积淀,是意识的培育,绝非一蹴而就的事。长沙素有“屈贾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深沉厚重,文脉传承延绵不断,文明礼让蔚然成风。建设品质长沙,要通过复修历史文化,创新现代文化,为长沙文化内涵的挖掘彰显提供深层次、宽领域、强势头的平台支撑,为长沙现代文明的传播、扩散、辐射提供坚实载体。要保持城市发展的制度连续性、规划合理性和建设系统性,让每一栋建筑都能注入文化的元素、体现文化的特色、彰显文化的灵魂,要让城市留住文化、融入文化、彰显文化,不负山水洲城的天赐之美,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

       4.这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本质要求。城市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城市建设要大气精致,城市管理要规范精细。建设品质长沙,就必须转变规划不精、忽视细节、标准模糊、执法不严的粗放的城市管理方式,进一步更新城市治理理念,完善城市治理体制,创新城市治理方法,使城市设施运行高效、公共服务均等优质、城市管理精细和谐。要从细处入手,防微杜渐,推进科学、规范、系统的城市治理模式,实施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克服治理理念滞后、治理技术缺失、治理办法单一、治理力度不强等问题,理顺各方治理职能,建立健全长效治理体制机制,逐步形成“风雨同舟”式的系统治理结构,养成“春风化雨”式的依法治理方式,提升“和风细雨”式的综合治理水平,培育“未雨绸缪”式的源头治理能力。

       5.这是打造城市个性品位的必然遵循。城市魅力来源于城市个性,城市个性是城市魅力的资本。城市个性植根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长沙的发展,不仅仅要实现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还必须构建自己的城市之根、城市之魂,寓神于形、神形兼备,体现长沙特色、长沙风格和长沙气派。通过品质长沙建设,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个性文化的塑造弘扬上的新突破,凝聚城市的思想灵魂,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通过高标准、高水平、高档次规划城市,更好体现长沙城市的个性特点、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质,保存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精神。通过城市雕塑、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彰显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让文化融入城市,让城市融入自然,留得住城市记忆,记得住浓浓乡愁。

       二、从发展机遇上看,建设品质长沙是挖掘发展潜力,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沙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英雄在前头”,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或多或少存在整体风貌没有形成特色、城市管理档次偏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生态环境亟待加强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不变调、不折腾、不反复,着力推进产业提升、城市提档、民生提质。

       1.长沙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是赋予 “金字招牌”,给了长沙创新转型发展的总政策,可通过改革创造红利,把国家战略转化为城市竞争力、体制企业竞争力的载体,把国家政策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支撑,为全国积累经验、作出示范。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协作机制的推进,促进政策洼地效应的逐步显现,演变成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和释放出创新发展的区域活力。充分挖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争当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敢啃改革“硬骨头”的担当者,积极打造“一带一部”建设的核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两型社会建设和科技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心无旁骛抓项目,凝心聚力促赶超,使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先进要素汇聚长沙,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实现由跟随型城市向引领型城市转变,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排头兵。

       2.省委、省政府赋予新的历史使命。省会强则全省强,省会兴则全省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把湖南的发展比喻成一列行进中的列车,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就要起到 “火车头”的引领作用。“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处湖南改革开放前沿的长沙,理应走在全省科学发展的前列,当好“前锋”和“前卫”,为全省改革开放发挥示范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要站在“全省一盘棋”的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发展,发挥要素聚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更好担当省会责任。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继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六个走在前列”,挺立潮头、勇争上游、提高首位度,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为湖南加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长沙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积累和努力,长沙的经济总量由“位居中游”跨入“全国十强”。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总战略和“三量齐升”总要求,大力开展“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活动,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安全稳定为硬任务、以改进作风为切入点,大力提升城乡规划品质,大力提升开发建设品质,大力提升功能配套品质,大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大力提升城市管理品质,推进“畅通城市”、“清洁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及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建设,彰显整洁、清秀、靓丽的城市本色。充分体现比学赶超的劲头,展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貌,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持续增强,为推进品质长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践行群众路线释放出的强大动力。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长沙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蓝图已经绘就,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切实增强理解力、提高执行力、发挥创造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并肩奋斗。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的事业获得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促进发展、改进工作、转变作风的重大机遇,铆足干劲抓落实,找准目标定位,聚焦关键领域,瞄准重点行业,全力打好转型创新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主动仗。

       5.长沙人拥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蕴含了一股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精气神,是长沙人勇挑重担、敢于克难品格的深度诠释,也是长沙人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精神确证,彰显出“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的求变图新和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特质。长沙地处中部,但不甘位居中游。要将长沙精神转化为苦干实干的转型力量,转化为实现长沙人民“两型梦”、“小康梦”、“幸福梦”的共同行动,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靠我们的智慧和勇气,靠我们的决心与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力量的大凝聚、环境的大优化,化不利为有利,积小胜为大胜,在品质长沙建设中争先领跑,在精美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在民生乐园建设上快马加鞭,努力使长沙步入转型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的目标。

       三、从实施方略上看,建设品质长沙是抢抓改革机遇,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举措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取得突破,才能实现跨越,才能增强优势。建设品质长沙,必须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民生改善创造新的环境,为城市承载释放新的空间,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1.实施产业品质提升行动,夯实品质长沙经济实力。要按照“三量齐升”总要求,强力实施“三倍”总目标,更加注重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以人为本,着力打造长沙经济“升级版”,走出一条魅力倍升、实力倍升、品质倍升的成功之路。扩大经济总量是提升品质的前提,提升经济质量是提升品质的保证,突出人均均量是提升品质的目的。要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关键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重大突破,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显著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按照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思路,做大做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烟草和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制造四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电力装备、烟花爆竹、家用电器和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业。要强力推进园区倍增倍升、产业做优做强、企业创新创造。要通过发挥产业的主支撑作用,大力提高新型工业化的水平;通过发挥园区的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和两型化管理提标提档两大行动;通过发挥项目的主抓手作用,形成一门心思上项目、一往无前跑项目、一鼓作气建项目、一以贯之抓项目的浓厚氛围,用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铺就转型创新发展之路;通过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为经济转型发展盘活存量、做大增量。

       2.实施生活品质提升行动,彰显品质长沙的独特魅力。提升生活品质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足于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制定实施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加大对弱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使全体市民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深入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支持力度,努力办成人民满意教育。要深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全面提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要突出两型引领,改善人居环境,一手抓好城市建设,一手抓好城市环境,深入开展“清霾”、“碧水”、“静音”三大行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扎实推进“畅通城市”、“清洁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品质长沙、精美城市、民生乐园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

       3.实施建设品质提升行动,增强品质长沙的现实张力。城市使生活更美好,建设品质长沙就是要推动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品质提升,让城市更加清新秀丽、更加整洁靓丽、更加宜居宜业,使城市公认度、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满意感不断增强。要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用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城市,优化市域空间发展布局,形成以湘江为轴、东西两翼的城市框架,彰显 “山水洲城”的新风貌,加快形成由“沿五一路时代”迈入 “沿湘江时代”的发展格局。要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设施,精细城市管理,塑造个性特色,彰显人文精神,协调城乡发展,增强城市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要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立足提升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商务经济、创意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强生产要素聚集能力。要大力优化交通网络,加快地铁2号线、1号线、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打造地上地下立体综合交通网,实现无缝对接的“零换乘”,实现市民出行提质提速。要构建清洁城市常态机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乡整体面貌协调有序,让中心城区更加清秀、整洁、靓丽,着力打造“人在城中、城在绿中、城水相依”的城市景观,构建道路沿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化景观。

       4.实施治理品质提升行动,释放品质长沙的社会活力。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拧紧治安防控、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的发条,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方面探索新途径、新办法,精心打造平安长沙、和谐长沙、法治长沙。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打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巩固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打击、防范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严控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规范群众利益表达行为。探索建立重大事项群众参与、网络问政等机制,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和管理。深入研究暂住人口调控机制,进一步优化暂住人口素质结构。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志愿服务、文体服务、心理咨询等功能,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

       5.实施文化品质提升行动,激发品质长沙的巨大潜力。扎实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建设国际文化名城,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广大市民享有更加均等、更加便捷、更加廉价、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开放包容、创新多元的城市文化深入发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广大市民的精神纽带、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让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现代文明礼仪全面普及。“还原长沙底片,再现城市记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快推进古镇、古村、名人故居以及古井、古树、古宅等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大力建设城乡公共文体设施,新建一批镇(街道)文化体育广场、体艺馆、全民健身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着力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倡导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广泛开展“书香长沙”全民读书活动,打造一批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标兵。

       长沙市人民政府胡衡华市长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突出建管并重,打造品质城市”。实现从注重城市外在“精美”到崇尚城市内在 “品质”的转变,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要在推进“六个走在前列”,实现科学发展的征程上,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不畏艰难,不惧风险,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人民对品质生活的热切期盼和美好向往,担当起建设品质长沙的崇高责任和光荣使命。

       原文来自:长沙晚报


Copyright © 2007 徐州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由徐州网站建设行业领跑者徐州亿网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1081208号-1

地址:徐州市新城区新安路规划局北楼  邮编221008  电话80805117

苏公网安备 32039302000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