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院内新闻
人事教育
 
新闻资讯

时间证明2008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在迈向2009之时,我们既要满怀信心,又要意识到挑战的严峻。

  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市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10项措施的政策机遇,借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记者从徐州市2009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看到,我市将抓住国家启动新一轮“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京沪高铁徐州段、北煤南运主通道枢纽港工程、徐兰客运专线、丰沛铁路、徐济高速公路、观音机场改扩建、棚户区改造及塌陷地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产业项目安排上,以徐工集团为龙头,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徐州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以维维集团为龙头,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不断提高食品和农副产品的规模档次和附加值,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以江苏中能硅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以光伏光电产业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产业,努力构建亚洲硅谷;以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构建徐州都市圈为目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业。

  2009年,我市计划安排重大项目130项,其中计划年度实施项目100项,总投资1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0.7亿元;前期推进项目30项,总投资约637亿元。这些项目将强势推进我市三年“振兴计划”的实施。

  为对明年全市投资的重大项目进行预热,进入10月以来,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再掀高潮,一大批大体量、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纷纷落地。10月28日,48个项目在徐州集中签约,协议引资219.7亿元;外资项目16个,协议利用外资7.6亿美元。其中,丹麦维斯塔斯风电、亚洲能源生物柴油、沛县三氯氢硅、丰县安德利扩建、苏宁电器商务广场、维维产业园、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徐州生产基地等项目,投资数额均在亿元以上。这些项目主要涉及装备制造业、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商贸物流业和其他重要产业,市场对接性强,发展前景广阔,投资回报率高。

  据市发改委副主任曹东伟介绍,明年我市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安排凸显四条原则:导向明确、重点突出;规模带动、体量增大;统筹县域、侧重市区;项目成熟、准备充分。在重大项目的安排上,突出关系徐州未来发展和关注民生等重大主题。

  京沪高铁———让徐州拥入京沪怀抱

  2月10日,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徐州段桥梁开工架设,表明京沪高铁徐州段的建设的如火如荼。京沪高铁于今年1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徐州段正线长55.3公里,联络线长约15公里,同时还设置4条联络线与现有京沪、陇海铁路相连,工程投资60余亿元。

  随着京沪高铁建设进程的加速,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正迎来交通发展史上最大的历史机遇: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我市将成为这条京沪高速大动脉上的七大客运站点之一。

  从地图上看,我市位于连接上海和北京的中心地段,距离北京和上海都是700多公里。京沪高铁开通运行后,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就可直达京、沪,翻阅完一份报纸,就可拥入京沪的怀抱。对此,徐鸣书记形象地形容:“高铁横空出,徐州腾飞时”。

  市铁路办主任蔡前锋告诉记者,京沪高铁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徐州全国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徐州将来不仅是京沪高速铁路的七大站点之一,而且是京沪高铁与徐兰客运铁路的联接点,加上高速公路、机场、航运、管道,将形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徐州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京沪高铁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徐州与长三角、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融合与对接。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徐州将同时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3小时经济圈,既为“经济洼地”的隆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使徐州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将为徐州腾飞创造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长远来看,这是徐州发展史上最大的历史机遇之一。京沪高铁对徐州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开放型经济、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创造极为难得的良好条件。此外,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不仅为徐州服务,而且还将以徐州为枢纽,辐射淮海经济区的20多个城市,对徐州所在的淮海经济区域经济也将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值得关注的还有,与京沪高铁建设相互关联的,一个以徐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计划已经启动。5月11日,在徐州都市圈互动发展论坛上,苏鲁豫皖8市共同签署了《徐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共建共享备忘录》,与会各城市对建设协调互动机制达成一致。根据初步规划,徐州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的主要目标为:到2010年,基本形成“1小时交通圈”,即形成以一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为主要载体的快速通道网络,实现圈内任意县级以上节点一小时到达徐州,相邻县级以上节点一小时互相通达。到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基本实现一体化和现代化,建成覆盖徐州都市圈、辐射苏鲁豫皖四省、沟通国内主要经济区的快捷安全的交通体系。

 四大千亿元产业———徐州振兴的基石

  我市以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以工程机械专用车辆、压力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及其各种配套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有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城之称。通过明年徐工集团载重汽车一期技改项目、维斯塔斯铸件(徐州)有限公司风电设备铸件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我们将坚持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快扩展优势领域,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努力形成品牌主机国际化、配套件和基础材料本地化;重点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业集聚区。2011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超千亿元,规模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能源产业方面,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以电力、煤炭及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为主的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在下一步发展中,我市将围绕“龙头型拉动、上下游延伸、链群式发展”,以扩大多晶硅产能为基础,着力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太阳能示范城市;依托电力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高新技术,推进一批大型高效机组建设,促进电力工业优化升级和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煤炭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延伸加工,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加快传统能源城市向新能源城市的转变。明年新开工的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项目、和今年结转的中能硅业三期工程及技改项目等,将大大提升我市新能源的产值和水平。到2011年,全市能源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成为我市又一支柱产业。

  我市是江苏省农业大市,肉、蛋、奶、果、蔬、粮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具有发展食品产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明年新开工建设的维维集团食品产业园、新沂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食用油等重大项目,将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和大型贸易型龙头企业,增强我市食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装备水平。2011年,将实现食品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的目标。

  我市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整个经济区中的“高地”。商贸、物流业在整个区域中举足轻重。在商贸方面,我们将重点打造三大商圈,即中心商圈、新城区商圈、以高铁商务区为核心的东部商圈。明年将继续实施中央国际商圈改造,主要项目有中央国际商务广场项目、金鹰国际二期项目、苏宁综合商务广场项目、彭城壹号步行街项目等,为中心商圈增加12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对巩固我市中心城市地位至关重要。2011年,商贸物流业产值也将超千亿元,又一支柱产业的地位确立。

  棚户区改造———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在明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棚户区改造工程格外引人注目。棚户区改造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市确立了在2010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市307万棚户区拆迁任务;从现在起,利用三年时间完成400万平方米左右的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计划任务。

  棚户区大多是50年前的“遗物”,有人形容它是“城市里的村落”。这些当年简易修建起来的房子从未翻修过,现在几乎全部是一片片低矮破旧的危房。让改革的成果真正惠及到普通百姓,是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棚户区群众最困难、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居住问题作为大事来办。于是,棚户区改造被列到了明年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的位置上。同时,把棚户区改造与推动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相结合,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相结合,与改善民生民计相结合,举全市之力,打一场棚户区改造的攻坚战,促使徐州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可以期盼,经过3年的努力,城区那些破墙、破窗、破门,低矮潮湿的棚户区将“转瞬消失”,400万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将拔地而起,取而代之,“棚户区”留给后人的只会是一个名词。

  从2009年我市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明年我们仍会坚定不移地按照“快、重、准、实”的总体要求,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化“危”为“机”,使我们的各项事业“逆势上扬”,使徐州的百姓更加安康,使徐州的明天更加美好。

来源:徐州日报


Copyright © 2007 徐州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由徐州网站建设行业领跑者徐州亿网技术支持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1081208号-1

地址:徐州市新城区新安路规划局北楼  邮编221008  电话80805117

苏公网安备 32039302000125号